49: 开考_聊斋:神道之上
笔趣阁 > 聊斋:神道之上 > 49: 开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49: 开考

  有杜元亭出面帮忙,出具保结的事很快就得到了解决,接下来,陈铮只需静等开考即可。

  ……

  陈家集,河内,宽阔气派的宅子栉比鳞次。

  当中一座,正是嫡系大房所在。

  这几天来,陈一公的心情颇为不爽,连最爱听的戏,都没有去听了。

  “砰!”

  杯盏在地板上砸碎的脆响:“阿九,你说会办得妥妥当当,体体面面,但看现在,是个什么样子?”

  管事九叔垂手肃立,头耷拉下去,大气不敢喘。

  他能说什么呢?

  不管说什么,在陈一公听来,都是狡辩与无能的表现。

  九叔本以为能轻易把陈铮拿捏住了,哪想到陈铮的性子如此刚烈?

  不但刚烈,而且真有些门道,搞定了参加童子试的事。

  在这件事上,如果陈一公亲自出马,自然能把陈铮完全封杀,可那样的话,传扬出去,成何体统?

  陈一公毕竟是顾及身份和脸皮的,也觉得没有那个必要,对付一个家徒四壁的旁支子弟,交给九叔绰绰有余。

  可谁想得到呢,弄到现在,已经变得骑虎难下。

  现如今,陈铮的“才子”之名宣扬起来了,引得不少族老注意,甚至交口称赞。

  回想起来,去年中秋之夜,在万枫山上,陈一公明面跟孙子陈渭斌说一套,暗地里却做了另一套,本意要把陈铮按下去的。只无奈那首《水调歌头》太过于出色,根本按不住罢了。

  莫说在中秋诗会,便是在陈家集中,陈一公虽然德高望重,却还做不到一言堂。

  除非他舍得把脸皮扒拉下来。

  然而以大欺小,对付这么一个无冤无仇的小辈,值得吗?

  答案当然是不值得。

  所以陈一公的怒气只能发在九叔身上,责怪他办事不力,这点事都办不好。

  对着老人家,九叔唯唯诺诺,自辩都不敢,心底却把陈铮给恨上了,认为这小子不识抬举,更是一副死脑筋,不见棺材不流泪。

  发过火后,陈一公坐下来,冷然道:“阿九,你想将功补过的话,就应该用多点心思。我可听说了,那小子成为才子,还结交了不少朋友,大房子都住上了。”

  九叔忙道:“此事端是蹊跷……我都打听清楚了,他私底来往较为密切的,除了杜元亭,只得一个散修道士,姓王的,在城外开设了一座玄云观。此道人据说出身崂山,但求道不成,被扫地出门的。”

  “所以大房子究竟是谁的?”

  “之前是张大福的,他转手卖给了一家姓胡的,奇怪的是,胡氏一家都没入住,反而给了陈铮,让人百思不得其解。”

  陈一公疑问:“就这样?”

  九叔答道:“目前为止,我只打探到这些。”

  陈一公双眼眯了眯:“看来此子走了时运,识得了贵人。”

  九叔一怔:“大老爷的意思,是说那胡氏一家是贵人?可不对呀,我倒感觉处处透着诡异。况且那处宅子,地理偏僻,卖不上价。”

  陈一公“哼”一声:“本以为是個略具诗才文采的族中子弟,现在看来,倒显得不简单了。”

  九叔闻言,心中一凛,知道这位大老爷真正对陈铮开始上心了。

  换句话说,是认为陈铮具备了某种威胁性。

  但不应该啊。

  陈铮目前唯一能拿得出手的,就是才子的头衔,以及两三首佳作罢了。

  其实这些,都算是虚名,如浮云一般,没根的。

  自古才子多风流,更多坎坷,不乏颠沛流离,甚至贫困潦倒者,鲜有能成事的。

  总之在九叔心目中,陈铮与陈渭斌相比,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,无法相提并论。

  就又听陈一公说道:“是否真得具备了时运,验证其实很简单,就看他这次能否考取秀才。”

  九叔松了口气,大老爷既然这么说,那就意味着陈铮不可能考得上了。

  当人上了年纪,越发会相信时运之说。

  对于陈一公,孙儿陈渭斌就是命根子,而陈渭斌作为陈氏年轻一辈的读书种子,这是十几年来努力的结果,绝不允许受到任何的破坏影响。

  皆因这个受到动摇的话,那么就会动摇到大房一脉的根基,非同小可。

  是以一直以来,陈一公都坚持祖荫文运,要尽可能地灌注在陈渭斌的身上,不能给别人分薄了去。

  别人来抢,那就是跟他们家过不去。

  开始之际,陈一公并不认为陈铮具备抢夺的资格,只抱着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态度,让陈铮今年不考,过两三年再说。

  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,竟变得微妙起来。

  当引起了陈一公的重视,不管陈铮是不是有了时运,都将在这一刻断绝。

  九叔太了解眼前这位老人的威信与能量了,只需出面找胡知府说一句话,陈铮的文章写得再好,都考不中秀才。

  大局已定。

  ……

  在忘我的修行与读书中,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就到了童子试的日子。

  不是第一次考,亦非吴下阿蒙,陈铮的心态相当平静,倒是二伯陈远等人颇为紧张,齐心合力地帮陈铮准备着各种考前事宜。

  对于他们来说,所谓“才子”的头衔,甚不踏实,比不过真正的功名实在。

  只有陈铮考上了秀才,才算是真正的“士族”。

  身为老师,杜元亭的心情更为复杂,因为他听到了些小道消息:这次陈铮去考院试,凶多吉少。

  别人暗中已经说好,达成了相关协议。

  对此杜元亭感到愤怒,却又无能为力,根本抓不到证据,所有的都是听闻而来。

  至于面对陈铮,又能说什么?

  该说的,之前都说过了,陈铮的坚持,不为所动。而今都要开考了,再说那些,毫无意义,徒增烦恼而已。

  这次的杜氏草堂中,参加院试的不止陈铮一个,王祯李嵩两人,同样报名参考。

  三人结伴同行,有说有笑的,倒冲淡了几分考前的紧张氛围。而他们的保结人也是一样的,都是通过夫子的人情找来。

  依照规矩,排队通过检查,鱼贯进入到考场中。

  这场子倒算宽阔,正前方处的台上,端坐一名高官,正是江州知府大人胡炜。

  众考子屏息静气,不敢喧哗,很有秩序地对号入座,等待开考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109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10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